在荧光标记与活体成像研究中,ICG NHS ester(吲哚菁绿琥珀酰亚胺酯)是自带 “近红外 buff” 的标记神器 —— 作为 ICG 的活性衍生物,它的 NHS 酯基团像一把 “分子剪刀”,能精准与生物分子(蛋白、抗体、多肽)的氨基(-NH?)快速反应(37℃下 30 分钟结合率>90%),形成稳定荧光偶联物。凭借 “近红外发光(780-800nm)、组织穿透深、背景干扰低” 三大核心优势,它成为从 “体外分子标记” 到 “体内活体追踪” 的科研可视化工具,让隐藏的生物过程 “无处遁形”!
核心优势:荧光标记的 “精准与高效”
ICG NHS ester 能成为科研刚需,源于对标记需求的 “量身定制”:
标记反应 “零门槛”:无需复杂催化剂,在中性缓冲液(PBS pH 7.2-8.0)中即可与氨基分子快速偶联,且标记效率不受蛋白分子量影响(无论是 10kDa 多肽还是 150kDa 抗体,标记率均>85%),新手也能一次成功;
荧光性能 “抗干扰”:近红外波段发光可穿透 5-10mm 组织(可见光仅能穿透<1mm),在小鼠活体成像中,肿瘤部位荧光信号比可见光染料(如 FITC)强 10 倍,且血液、皮肤的自发荧光干扰降低 90%,信噪比(S/N)≥50:1;
稳定性 “实验友好”:偶联物在 4℃储存 1 个月荧光保留率>90%,体内循环半衰期>6 小时(游离 ICG 仅 20 分钟),可满足长时间追踪实验(如细胞迁移、药物递送监测)。
三大核心科研应用场景:从分子到活体全追踪
1. 生物分子标记与体外检测的 “荧光标签”
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,它是定位生物分子的 “精准路标”:
蛋白 / 抗体标记:用 ICG NHS ester 标记抗 HER2 抗体(摩尔比 1:5),30 分钟即可完成反应,标记后的抗体仍保持 90% 以上的抗原结合活性(ELISA 验证),可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其与乳腺癌细胞的特异性结合(荧光共定位率>95%);
核酸探针制备:标记氨基修饰的 siRNA,形成荧光 siRNA 探针,转染细胞后可实时追踪其在胞内的分布 ——6 小时观察到 siRNA 从胞吞体进入细胞质,24 小时聚集于细胞核周围,为核酸递送机制提供直观证据。
2. 细胞示踪与迁移研究的 “荧光追踪器”
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,它能让细胞运动 “可视化”:
活细胞标记:用低浓度(5μM)ICG NHS ester 孵育巨噬细胞 30 分钟,可特异性标记细胞膜蛋白(无细胞毒性,存活率>95%),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追踪其向炎症部位的迁移,48 小时内仍能清晰观察到荧光信号(未标记细胞无背景);
细胞移植监测:标记间充质干细胞后注入小鼠损伤模型,通过活体成像系统可观察到细胞在 7 天内从注射部位向损伤组织聚集,荧光强度随修复进程逐渐增强,直接证实干细胞的靶向归巢能力。
3. 活体成像与药物递送的 “导航系统”
在体内研究中,它是评估靶向递送效率的 “金标准”:
肿瘤靶向示踪:将 ICG NHS ester 标记的靶向肽(RGD)偶联到纳米药物上,尾静脉注射后,通过活体成像发现,肿瘤部位荧光信号在 4 小时达峰值(是未靶向纳米粒的 8 倍),且能持续追踪 72 小时,精准评估药物在肿瘤的蓄积与清除;
手术导航辅助:在小鼠肝癌模型中,用 ICG NHS ester 标记的肝癌特异性抗体预处理,术中近红外成像可清晰区分肿瘤组织(强荧光)与正常肝组织(弱荧光),肿瘤切除的准确率提升至 98%(传统肉眼识别仅 75%),为术中精准导航研究提供工具。
实验数据实证:标记效率与荧光性能的 “硬核支撑”
标记效率:HPLC 检测显示,ICG NHS ester 与牛血清白蛋白(BSA)的偶联率达 92%,每分子 BSA 可结合 3-5 个 ICG 分子,无游离染料残留;
活体成像灵敏度:小鼠体内最低可检测到 1×10?个标记细胞,荧光信号与细胞数量呈线性相关(R2=0.99);
稳定性:标记抗体在 37℃血清中孵育 24 小时,荧光强度下降<15%,远优于 Cy5.5(下降 40%)。
订购:400-086-2158
来源:https://www.med-life.cn/product/823551.html